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国光伏走出“杯具”的几条路

  面对眼下欧盟已经发动的反倾销调查,拉尔斯·斯托特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应该将发展薄膜太阳能作为走出当前危机的突破口。在其看来,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整体趋势。他表示,在美国硅谷,目前已经很少有研究公司在进行晶硅的研发,多数转而研发薄膜。

  “我们相信薄膜的未来,因为它的成本低,此外,它还有温度系数好,弱光发电性强等优点。” 拉尔斯强调,“此外,薄膜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新能源建筑一体化(BIPV)等方面。”

  长久之计

  产能外迁

  但中国的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太甚,而且严重依赖于海外市场,确是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这使得中国光伏产业看起来强大无比,其实安全性非常低,海外市场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就造成中国整个光伏产业的大地震,甚至危及存亡。因此,现在看来,在产业前景难以根本好转的情形下,中国光伏企业,如果要想取得长久的生存和安全,最好的做法,就是把相当一部分产能迁移到海外,迁移到光伏产品需求的地方去,“现场生产、现场销售”。

  实际上有不少光伏企业已在谋求外迁了。就在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前一天,有报道称:在准备积极应诉的同时,河北、江苏、江西等地的光伏企业,已在谋划产业外迁。某企业声称:“为了有效应对欧洲即将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带来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选择在欧美投资建厂;”某光伏企业高管表示,该公司在美国市场占据约20%的销售份额,企业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已建有工厂,未来将扩建,用于生产在美国销售的光伏组件

  把在全球已经严重过剩的产能部分迁移出去,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和企业都是利大于弊的。首先,这样能使得由中国资本掌握的光伏产业的安全性大为上升。当中国已趋于过剩的光伏产业转移到光伏产品的主要需求地欧洲、美国以后,美国和欧洲就再也无法使用任何贸易救济手段来对中国资本控制的光伏产业制裁了,而且这些产能迁移到主要光伏市场欧美以后,从当地来看,产能并不过剩,所以盈利空间也大得多。

  如果光伏产业相当一部分产能转往海外,还有另一个重大正外部性:可对改善产业和经济结构产生重大作用。中国的光伏产业,是最近若干年 才突然膨胀起来,成了“泡沫产业”的。而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投资和产业发展机制造成的。这些年来,出于拉动GDP和政绩工程的考虑,不少地方政府都把光伏产业当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优先发展。网上有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在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在着力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由此迅速建设起了100多个光伏产业基地。所以,即使光伏产业真是新兴战略性产业,这样一而起,也会适得其反。而且投资的决策和主体,本来应当是企业,而许多地方在光伏产业的大膨胀中,有形之手却成了主力。据报,南方一些企业投资光伏行业,企业自身出资都没有超过20%,大部分都是用地方政府和银行的钱。这种地方政府在光伏产业投资中扮演主要角色的后果,除了造成全球光伏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安全性极低以外,还可能导致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估算,整个光伏行业大约万亿金资金存在坏账风险。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