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寒冬“祸首”的警告:“双反”还没有结束
如果没有中欧光伏贸易摩擦,可以预料,中国光伏产业现在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可惜,这个“如果”终究只是幻想。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欧美光伏需求急剧下降之后,纷争就注定要到来。僧多粥少,而且有限的市场还在继续萎缩,欧洲本土企业的过激反应就成了必然。在光伏产品价格还未降低到国内所能承受的水平的时候,借助欧美高端市场“借鸡孵蛋”就成了我国光伏产业成长的唯一选择。所谓的依赖国际市场,这才是根本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光伏产业有没有借着产业发展初期获得足够的资本与技术积累来反哺国内光伏需求。
对于国内一般新兴产业而言,基本都是应者本能或者主动地准循着这么一个思路来。欧美市场较高的消费水平让我国的新型工业产品可以有足够的利润,企业可以通过出口来获得扩产以及技术研发的资金进行进一步投入,继而在产业完全成熟时内销供给国内。特别是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需求日升的情况下,光伏产业无疑将最终成长为中国能源供应链的重要一极。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这个时机选得又准又狠。其时,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由于仍过于专注产能扩张(甚至是举债扩产),太阳能产品正处于价格急速下跌的时期,想要像前期那样获得丰厚的回报是不可能的了。事实上,在2012年开始,光伏产业基本上就进入了薄利多销阶段。一个反倾销征税,无疑让企业们多多销售产品回本的期望破灭了,更严重的是,大批企业还因此销路大减濒临破产。李克强总理2013年的访欧,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和解后,中国光伏产业才稍获喘息的机会。
欧盟对华发起光伏产品“双反”案,是中欧迄今为止最大的贸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对中国来说,此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额及中国上千家企业的生存和大量就业。而对欧盟来说,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使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下滑,导致欧盟3年内失去24.2万个就业岗位以及272亿欧元的“附加值”。显然,贸易争斗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而中欧光伏争端的和解,为今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开了好头。
正是有这个例子在前,中国与欧盟在电信领域的贸易摩擦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见2013年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和解的意义重大。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欧盟的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可以利用,特别是在国际事务中处理,对集团内部进行利益区分,是常用的手段。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5立即下载>> PV Inverter太阳能逆变器主要部件应用指南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 工商业储能大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