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大并购时代”必将到来?谁是中国半导体硅片的希望?

2021-12-01 09:10
芯锂话
关注

/ 03 /

必将到来的“大并购时代”?

尽管中国企业产能扩增的意愿强烈,但海外巨头却并未急于扩产应对,而是仍旧采取较为保守的发展策略。

在发展策略上,中国企业与海外巨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硅片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的领军者也仅处于上市初期,资本运营经验并不充足。目前,中国硅片企业的发展主要以自有产线扩建为主。如沪硅产业、中环股份均处于激进的扩产之中。

反观国际巨头,他们并不急于扩产,而是更趋于维持现有的市场格局。即使行业中出现了新的搅局者,他们也坚持自己的发展策略。

复盘这些巨头的发展轨迹,与扩产相比,并购才是最有效的扩张方式。

全球前五大硅片厂均是通过并购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如今我们看到的行业龙头,实则是经历市场大浪淘沙后的“幸存者”选择。

从时间上看,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主要发生过两次集中洗牌,一次发生在千禧年,另一次则发生在近年。

谁是中国半导体硅片的希望?

第一次硅片洗牌是由日本公司带动的。1999年,日本信越化学并购日立硅片公司,由此成为了全球半导体硅片的行业龙头。2002年至2006年,另一家日本公司胜高一举拿下住友、三菱和小松的硅片公司,成为了全球硅片新贵。

利用资本的快速整合帮助日本硅片厂很快成为全球龙头,并迅速突破了12英寸硅片的商业化生产。

最近几年,全球硅片厂再次开启频频并购。韩国SK集团先是在2017年收购LG硅片部,而后又在2019年收购杜邦SiC晶圆事业部;中国台湾的环球晶圆先后并购CoorsTek、Topsil 、SEMI公司,并在去年年底并购全球第四大硅片厂德国Silitronic,让市场格局进一步集中。

由于半导体硅片前期设备投入极大,因此任何一次扩产实际都存在风险,而并购不仅可以规避这种风险,而且还能同样达到扩产的目的,因此国际巨头对待扩产都极为谨慎。

鉴于国际巨头的并购历史,刚刚起步的中国硅片企业或许迟早也将经历一次并购洗牌,这就意味着,除技术实力外,资本认可度也是硅片厂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经过时间的洗礼,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属于中国硅片企业的“大并购时代”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 04 /

中国半导体硅片企业版图

中国半导体硅片产业依然处于发展初期,能够商业化量产硅片的企业数量依然较少,且产品主要集中在6英寸以下,8英寸及12英寸产线的产能依然较为稀缺。

据芯思想数据,2020年中国8英寸抛光片和外延片装机产能分别为206万片/月和197.5万片/月;12 英寸抛光片和外延片装机产能分别为 41.5万片/月和7.5万片/月。而根据预测,国内对12英寸硅片的需求量为每月100万片,产能缺口明显。

谁是中国半导体硅片的希望?

虽然国内硅片产能规划较为充足,但这部分未来的产能何时落地,依然是一个问号。目前,中国8英寸和12英寸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沪硅产业、中环股份、立昂微三家公司。

沪硅产业虽然上市时间不久,但却是中国半导体硅片的领军企业。其不仅是第一家突破12英寸规格的中国企业,而且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够商业化生产SOI硅片的企业。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SOI硅片。抛光片是最基础的硅片,而外延片则是将抛光片加热到1200度,并让硅片与外延生长源接触所生产的硅片;SOI硅片则是一种新型机构的硅材料,也是难度更大的,呈三明治结构,顶层硅与硅衬底间夹杂着掩埋氧化层。

从2018年至今,沪硅产业始终处于扩产趋势之中,今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的12英寸硅片产能将达到30万片。8英寸以下硅片产能超过40万片,SOI硅片产能超过5万片。

谁是中国半导体硅片的希望?

从技术角度分析,沪硅产业是我国的半导体硅片领头羊,是12英寸半导体硅片出货量最多的公司,台积电、台联电、格罗方德、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硅片厂都是沪硅产业的用户。

同时,沪硅产业也是主业最为聚焦的公司,在其上半年11.22亿元的营收中,几乎全部由半导体硅片所贡献。

不同于沪硅产业的聚焦,中环股份的主营业务则是光伏硅片,半导体硅片虽然也是公司业务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今年上半年的176.44亿元营收中,半导体级硅片的营收却仅为9.47亿元,占总营收的5.37%。

根据中环股份财报,目前公司的8-12英寸半导体硅片项目一期已经进入验收结尾阶段,项目二期开始提前启动,已形成月产能8英寸60万片,12英寸7万片;预计 2021年年末实现月产能8英寸70万片,12英寸17万片的既定目标。

战略层面,中环股份的业务重点在于光伏行业之上,对于半导体硅片的专注度不如沪硅产业。但在资本市场中,中环股份显然比沪硅产业具有更强的号召力,资本实力更胜一筹。

立昂微虽然硅片业务是最主要的营收构成,但其还有功率器件的业务,在战略上也并没有沪硅产业那样聚焦。过去三年,半导体硅片营收分别为7.98亿元、7.59亿元和9.73亿元,约占总营收的65%左右。

同时,立昂微的硅片产能主要集中在8英寸及其以下,12英寸硅片产品目前处于商业化量产前期,仅拥有约2万片/月的产能。公司预计,到今年年底12英寸硅片产能将提升至15万片/月。

实际上,立昂微的12英寸硅片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公司预计当出货量达到6万片/月时,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除这三家公司外,神工股份、上海超硅、西安奕斯伟等公司也在规划布局12英寸硅片产能布局。

总体来看,沪硅产业技术实力最强,同时也是最聚焦的一家,有望成为中国硅片企业的风向标;中环股份明显资本实力更强,光伏与半导体硅片协同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立昂微则可能是短期产能释放的最大受益者。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太阳能光伏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