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光伏产能过剩 亟待同仁铸就合力
“抓落实”是今年上半年李克强召开的18次常务会议的关键词。记者梳理初步发现,李克强在之前的1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涉及稳增长的部署4次、涉及促改革的部署14次、涉及调结构的部署6次、涉及惠民生的部署22次,而“抓落实”是高频词,也是这些政策落地的关键。
政策不仅要出中南海,更要直通市县乃至乡镇。出台政策不仅要果断有力、掷地有声,执行政策更要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的,实施责任追究,严肃问责,依法依规进行诫勉约谈、通报批评甚至给予行政处分。
今年以来,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均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政府的自我监管和对“权力之手”的约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坚决。
金融企业:细致分析大胆投资
在年初制订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时候,能源局的领导和专家们煞费苦心,在充分考虑电量消纳的情况下,制订了地面装机6GW和分布式装机8GW的目标。从一季度的情况看,这个目标形成了地面装机超热而分布式装机严重遇冷的尴尬局面。
虽然政府倡导各个相关机构和企业对光伏产业大力支持,但是经过近10年的产业动荡,相关机构对光伏业的思考和风险意识越来越成熟。而金融业成为了很多行业专家指责光伏装机目标难以完成的最大目标。
为什么分布式光伏会遇冷?在光伏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呼吁金融支持的时候,政府和光伏企业应该反省,为什么金融业对光伏这个既有前途又能为人类造福的产业如此迟疑和观望?
对于光伏发电产业,无论是地面电站,还是分布式电站,金融业迟疑不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地面光伏电站
虽然目前地面电站的财务模型很好看,但却存在致命漏洞。西北一般的地面电站就财务预测而言,都要比传统发电行业要好。遗憾的是,这些财务模型没有一个计算了电站运营过程中的限电损失。如果按照投资预测可以得到资本收益率15%的回报,目前西北各省每年结构性限电和故障性限电只要达到10%,这个回报测算就需要重做。最要命的是,和传统电源点不同的是,光伏电站的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每年是逐步减值的。也就是说,同样装机容量的传统电源点,在5年以后可以卖出同样的价钱。但是光伏电站在5年之后,由于技术发展的原因,除了收费权和电价还保留一样的价值,就电站本身而言的设备基本上都属于淘汰设备,根本没有完整变现的可能。
迫于现金流的强大压力,部分企业以次充好,将无法销售的设备倾销到光伏电站,然后利用银行贷款套现生产成本。这也是呼吁金融支持的呼声以光伏发电设备企业为主的重要原因。但是,金融界在完善贷款调查体系的支持下,被欺瞒的可能性非常之低。因为这些电站的长期质量是很难得到保证的。
二、分布式光伏电站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财务模型,甚至比地面电站的更加好看,却为什么更被金融界人士冷遇呢?其主要的原因如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30日立即试用>> 【有奖试用】爱德克IDEC-九大王牌安全产品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推荐专题
-
4 光伏冬天里的春天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